今天这个故事蛮“奇特”的。

  话说,很多朋友都知道,这两天天津正在召开“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”。正在整理相关选题的我,突然注意到这样一个信息:在本届大会中“2019国际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”上,华为云城市智能体宣布正式在天津上线。

  这个消息对于我的特别之处在于,华为云的智能体我已经多次撰文讨论过,而天津又是其中“城市智能体”落地的第一站,再加上我就住在天津,感觉颇有点因缘际会的味道。

  于是我仔细看了看,天津的城市智能体到底在哪上线了?然后我发现,这个项目已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完成了上线,并部署在生态城的8个主要路口。

  高潮来了——我发现这8个路口中距离我最近的一个,就在我家楼下……

 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,你不去看风景,风景也会来看你。我顺便下楼去拿个快递,然后开始一场关于城市AI技术应用的“采访”之旅……

  史上距离AI最近的现场调查

  与我经历过的所有采访相比,这次“采访”不消耗任何交通成本,低碳环保令人愉快。但是我很快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:1个路口虽然近在咫尺,但是8个路口都走一遍还是有点远的。实际测量下来,我查看了所有华为云城市智能体部署的路口之后,一共走了7公里多——如果有像我一样想去一探究竟的朋友,希望本条信息可以帮到你……

  经过辨认,很快我发现,华为云城市智能体的“物理样貌”,应该是长成这样的:

  对,就是这个交通灯+摄像头的结合体。因为经过我仔细回忆,这8个路口的共同变化是都加入了这个装置。让我们换个路口看一看:

  然后可以再换个路口:

  除了摄像头+红绿灯装置之外,另一个新出现在路口的装置是智能指示牌。指示牌有很多种,下面这种作用是提示行人过马路的:

  言归正传,虽然这些装置形态并没有特别“科幻”,但加入AI能力之后,事情就有点不一样了。

  应该不难猜想,红绿灯+摄像头+AI的主要能力,是基于摄像头对路上车辆进行识别与理解,然后通过AI算法进行计算,根据AI运算结果反向控制红绿灯。这样就让我们熟悉的“车看灯,读秒数通行”模式,变成了“灯看车,按车数放行”。同时,摄像头识别的信息还会显示在路边指示牌上,进行交通引导。

  这个逻辑在今天已经不难推测,但是咱们不能停留在知道“AI指挥”红绿灯这个一知半解的水平。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下,华为云城市智能体,到底怎么用?有什么用?